教育学院实践教学体系
时间:2021-04-07 18:00:00
一、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依据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必须以学院人才培养类型定位与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将学院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既符合国家教育部的精神,又符合地方和区域社会的发展需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方案,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总体规划,它既体现了国家对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也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结合办学实际和培养目标定位,学院不断完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从2006年开始先后编制了10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6年下半年,学院以2017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契机,通过半年实践的调查研究,撰写了《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2017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意见》,编制了最新的培养方案(2017版)。
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路
按照“重在素质、面向应用、系统发展”的建设思路,着力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重在素质”就是加强我院学生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教育,使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同时引导学生根据职业意向和自身特点,从根本上提高专业素质;面向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应用型能力的培养;“系统发展”就是综合应用素质教育、自主教育、全过程教育等现代教育思想,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全面协调的发展。
三、“三层次四模块”实践教学体系的架构
学院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要突出高层次的个性特征与功能,必须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而且实践教学还应包涵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广泛的讨论与研究,进一步巩固了实践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构建了“三层次四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见图1)。“三层次”包括基础知识与技能层次、专业技能层次、创新技能层次,三个层次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但这样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也有例外的情况。基础知识与技能层次强调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及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专业技能层次强调培养学生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创新技能层次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某一层次培养目标实现了,就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培养目标成为驱使实践教学的动力。
“四模块”主要指:课堂实践教学模块(教学观摩、课堂讨论、模拟操作等)、实验教学模块(基础实验、提高型实验、创新型实验等)、专业实践教学模块(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与设计等)、社会实践模块(社会调查、创业设计、社团活动、创研究性学习等)。不同模块在用型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同功能,且在文理科学生培养中侧重点不一,例如文科重视基础实验教学、理科则重视提高与创新型实验,文科重视毕业论文的撰写、理科则重视毕业设计。
四、学院实践教学实施的路径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贯穿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学院不断加强制度建设,优化课程体系,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夯实实践教学平台,对学生学习期间实践教学进行统筹安排,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保证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强化实践教学制度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做到实践教学有章可循,学校先后出台了《湖南科技大学创新学分与技能学分管理办法》《湖南科技大学实验教学工作规程》《湖南科技大学学生实验守则》《湖南科技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湖南科技大学实习工作管理细则》《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教学科研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试行)》《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仪器设备、实验场地计划外使用的若干规定(试行)》《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资料室管理及文献借阅若干规定(试行)》《湖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要求与撰写规范》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与办法。
在实践中,明确了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各类实习、训练、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及以集中实践环节形式开设独立设置的实践课程等。同时,积极实施创新学分与技能学分制,即学生参加创新活动和技能活动,每获得一定量的创新学分或技能学分可免修一定学分的公共选修课。通过此,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科学实验基本技能、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了保证实践教学制度落到实处,我们不断构建良性运行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和提高实践教学效果。一是坚持开展期中教学检查制度;二是建立了由学院领导、各系领导、专业督导组负责的听课制度;三是建立了由学院各系部负责的学生座谈制度。
(二)优化课程体系,凸显社会需求与专业特色
课程体系设置的科学与否,决定着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在培养方案制定中,我们不断优化全院本科生课程体系,主要按照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公共选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五大模块进行设置。同时,专业课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结合产业、行业特点以及人才市场预测精心设计,体现了教学内容精简优化,实现了课程规格小型化和课程结构模块化,突出因材施教的个性化选择和专业特色。总体来说,设置的课程体系既有“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本科人才的一般要求,又突出了能实践、懂管理、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特点。
(三)注重实验与实习基地建设,夯实实践教学平台
实验与实习基地建设,是进行实践教学的根本保障,是学院实现办学目标的需要,也是学校与社会、企业互动的需要。我们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依托学校相关资源,通过学院与母体的优势互补以及学院的内涵发展,打造三个平台,即实验教学平台—国家、省、校中心和系实验室;实习教学平台—校内、校外实习基地;创新试验平台—专门或综合性的各类大赛。
学院拥有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现代教师技能训练中心”“教师教育研究与实训基地”等专业实验室,拥有湖南省首家“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拥有湖南省普通高校实践教学建设项目“湖南科技大学教师教育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湖南省普通高校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湖南科技大学教师教育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湖南省普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人工智能+’师范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湖南省教育学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实验教学中心下建有ERPs脑电实验室、钢琴房、教育人工智能实训室、教育摄影实训室、教育视频创作实训室、近红外光学脑成像实验室、书画技能训练室、数字化学习环境搭建实训室、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实训室、心理咨询室、微格教室、微课录制实训室、现代远程互动教学平台、心理测评室、心理物理操作实验室、形体训练室、虚拟现实教育应用实训室、虚拟演播实训室、音频技术实训室、智能化学习资源创作实训室等34间专业实验室。
学院本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对实习基地建设和实习工作统筹规划,加强管理,健全制度,规范建设,逐步扩大实习基地数量,不断提高实习基地建设质量,其中“教师教育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等获批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实践教学建设项目,这些基地和项目的建设在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有三下乡活动(社会调研、义务支教、留守儿童慷呵护、科技支农等),学术科技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设计大赛、科技讲座等),社团文化艺术节(求职大赛、演讲比赛、教师模拟招聘会暨简历设计大赛、创意作品大赛、教学技能大赛等)。学院通过这些平台,着力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专业技能及动手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素质修养,培养适应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四)重视课程与教材建设,拓展实践教学资源
学院课程建设,在教学改革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学院不仅要重视理论课程建设,更要重视实践课程建设。在课程建设中,学院主要遵循以先进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为核心、以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为平台、以形成“双师型”教学团队为前提,有效实现课程建设的高质量、高实用性的目标,努力打造精品课程。其中,《现代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为湖南省精品课程,《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心理教育与辅导项目实践》为湖南省一流本科课程,《教育研究方法》教学团队为湖南省研究生优秀教学团队。在教材建设中,学院一方面注意优秀教材的遴选,另一方面根据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校内外实践教学的实际,编写与之相适应的实践课程教材或实践教学指导书出版了《现代教育学》、《现代教育技术》等教材,《现代教育技术》和《三维动画制作》等2门课程设计并录制了微课上传到湖南省微课网,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实践教学教师通过现场指导、实验示范等将新知识、新技术与生产、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因此,实践教学教师不仅要具备雄厚的理论基础,擅长专业理论课讲授,而且要具有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和较强的科研能力,能熟练的指导生产实践与实习操作。为了适应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我们一方面注重管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另一方面注重实践教师的聘用工作,努力构建三层梯队的教师队伍。并通过教学研讨会、听课、教学技能比赛等形式,加强教师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促进教师间互通有无、优势互补,以提高教师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